华强柏安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查看: 4279|回复: 6

我所敬佩的三条硬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所敬佩的三条硬汉   

   那个年代。那些人物。

  作为一个比他们晚生六七十年的后生,我未能有幸目睹他们的音容笑貌,只能从一些残存的史料中感受到他们巨大的人格力量,从他们早已布满尘埃的文集里触摸到一颗颗滚烫而又高贵的灵魂。人性的光芒通常在黑暗下才能看到,个性的棱角通常在安逸里磨没,这也许正是过去与现在两人知识分子的不同之所在。作家谢泳说过,过去的教授是手工生产的,少,但值钱。现在的教授是机器生产的,多,也就贬值了。对比今昔,这种差距真是判如鸿沟。

  在国外,知识分子的定义有三层含义:一,社会的良心;二,智慧的传播者;三,对真理与神圣的亵渎与怀疑者。照这个标准,在中国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还是能够找出一批的,现在恐怕是凤毛麟角了。于是,我越加怀念那个年代,那些人物。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凭藉史料,通过重温储安平、王造时、罗隆基等几位的旧事,来勾勒一下整整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储安平
  
  倘将来有人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传,储安平是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一位代表人物。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很多有见解,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都是通过办报刊来宣扬自己的主张的,陈独秀、鲁迅、胡适、罗隆基、王造时等无不是如此。储安平正是作为一个报人和政治人物为人所知的。

  储安平最早是想从事文学创作的,叶永烈在《拨开历史的迷雾——罗隆基传》中特别提到过他:“他是一个风度翩翩而又才华横溢的人。我在三十年代初的《新月》杂志上,既读到罗隆基的气势磅礴的政论,也读到储安平文笔优美的小说、散文。”哪个年代,一种优秀刊物的影响远远大于个人文章的力量。作为一个笃信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他最终选定了以办刊物为自己的事业。他三十年代初即创办过《文学时代》,后来又做过《中央日报》副刊的主笔和《中国晨报》的主笔。但真正迈开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论政的第一步的刊物是在重庆创办的《客观》周刊,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则是他创办的被誉为言论重镇的《观察》周刊。

  冯英子在《回忆储安平先生》一文中说过,储安平一生最高的理想是希望自己能办一分类似英国《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靠言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个梦想缠绕了储安平整整一生。《观察》周刊虽然没有最终影响到政府的决策,但它的影响仍是不可估量的。当时《观察》奉行“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由全国六十余位第一流的学者、专家、教授为之撰稿。费孝通后来回忆说:“《观察》及时提供了论坛,一时风行全国。现在五六十岁的知识分子很少不曾是《观察》的读者。”余英时评价时也认为,《观察》所揭橥的民主、自由、宪法等观念为日后知识分子留下了思想的种子。

  翻阅《观察》的影印本,我发现储安平本人的政论就很有特色。那些文章有着与杂文一样的功效,甚至比杂文更深刻,更犀利,因为他篇篇文章都把锋利的手术刀瞄向政府。就拿他的第一篇政论《失败的统治》来说,首先就指出国民党二十年的统治是失败的,然后力陈国民党统治下国家在一切方面的毫无所成,指出国民党是“只知以加强‘政治的控制’来维护其既得利益的政权”。这样的文章是何等的痛快淋漓,一针见血。难怪谢泳感叹道:“1949年后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能再写出这样的时评。”

  在历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命运向来都是坎坷的。1957年,这个该诅咒的年代,几乎所有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都被当作大右派来批斗,储安平正是他们中的一个。

  他先是被下放到长城脚下放羊,然而这样的日子也过不长久。“文革”中他成为红卫兵折磨的重点对象,任意打骂,无所不为。1966年8月,一群红卫兵又来揪他去批斗,他从后院翻墙逃走了,从此,他在这个人间消逝了。那时,北京的北海、颐和园,天天有死尸漂起。储安平被重点批判的是他“党天下”的一段话,那是他在中央统战部座谈会上的一个发言。为了行文的需要,我在此简略地摘略一二:“我以为党领导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政党取得政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他的理想,推行他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得的政权,党需要使自己经常保持强大,需要掌握国家机关的某些枢纽,这一切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大小单位,甚至一个科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儿,事无巨细,都要看党员的颜色行事,都要党员点了头才算数,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在国家大政上,党外人士都心心愿愿跟着党走,但跟着党走,是因为党的理想伟大,政策正确,并不表示党外人士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自尊心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这个发言一如他以前时评的风格,大胆、犀利、切中时弊,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政论。这种不受拘束,心地坦荡的发言我不知道现在开座谈会时还会不会有,但现在谁又能指责他说得不好呢?

  几十年后,当我读到这段话,不禁心驰神往,去想象他那慷慨激昂的风采。
  
  
  王造时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1936年的“七君子事件”;熟悉“七君子事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王造时。

  他,王造时,正是“七君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算起来,1936年入狱,已经是他因“爱国有罪”而被捕的第三次了。

  他第一次入狱才十六岁,是北京清华学校“中等二年级的级长”。当时正是五四运动的开始(1919年5月4日)。王造时的遗稿中有一篇《在五四运动中》,详细讲述了他的入狱经过。

  当年清华学校的游行示威正是他发起组织的。当时罗隆基和何浩若进城了解了各校学生游行示威的情况,打电话告诉了王造时。王造时马上跑到食堂,拿了条长凳放在食堂门口当中,跳上去大声向全校同学公布了这条消息。

  五月七日,清华学生代表团成立时,他是五十七名代表之一。他主要负责进城演说,编写传单。他在文章中深情回忆了自己面对警察发表演说的情景:“‘你们生于中国,将来也是死于中国,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难道不爱中国人吗?难道爱欺侮我们的日本吗?’‘我们酷暑热天,舌枯唇焦,奔走呼号,就是为爱国,为争回我们的青岛,争回我们山东的权利,反对日本侵略我们,欺负我们。’有一次,我边讲边流泪,旁听的也流泪,警察也流泪。大家的心溶在一起了。”

  少年王造时的一腔爱国之情,在16岁时已然埋下了种子。

  王造时在清华毕业后,又赴美国威士康辛大学求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他在美国省吃俭用,为的是能积攒一点钱,回国办刊物。这方面他的理想和储安平是一致的。他的几位同学徐敦彰、彭文应、潘大逵、王国恨、陈国沧等,为他这种精神所感动,都把节省下来的钱交给了他。

  他归国后写了一篇文章《从真命天子到流氓皇帝》,矛头直指蒋介石。这篇文章几乎令《新月》停刊。

  1932年,他创办的《主张与批评》终于出现在上海街头的书报摊。刚出第三期即遭停刊。一个半月后,他创办的《自由言论》杂志又在上海和读者见面了。他的那篇《安内必先攘外——为政府进一忠言》依然充满思辩,锋芒毕露,掷地有声。

  《自由言论》被查禁之后,他连教授、院长、系主任也当不成了,甚至改行做律师都不能够,直到被捕入狱。

  “虽万千人吾往矣”,王造时正有着这种大侠风范。他本可以安心在家做学问,以他大才,坐上学界首座的位子也是迟早中事,但他没有。任何一个热血、爱国的知识分子都不会对动荡的政局漠不关心。他敢指着国民党的鼻子痛骂,纯粹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披阅史料时,我发现王造时与储安平的遭遇有很多相似之处。他被打成“右派”也是因为他在全国政协大会上的一个发言:“做唐太宗固然不易,做魏征更难。做唐太宗的非有高度的政治修养,难得虚怀若谷;做魏征的非对人民事业有高度的忠诚,更易忧馋畏讥。我想,正在党内各级干部中像唐太宗的可能很多,党外像魏征的倒嫌其少。”

  我想,这应该是当时在政协大会上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发言,《人民日报》也曾全文刊载。但随后他落了个“自比魏征,向党进攻”的罪名。

  在当年的“七君子”中,王造时是遭遇最悲惨的一个。上海解放后,除邹韬奋、李公朴逝世外,其他四位“君子”都调到北京:沈钧儒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章乃器任粮食部部长,沙千里为商业部部长,史良为司法部部长,而王造时失业于上海。

  因为生活的磨难,王造时的长子、次子及长女都患了精神病,小女王海容因不与他划清界限,成了“小右派”,被红卫兵剃成阴阳头游街,在忧郁中患了乳房癌。

  王造时于1966年被关进上海第一看守所,关押了五年,他受尽折磨,终于因患了“肝肾综合症”而弃世。

  他的去世对于“批判右派”的斗争,是极有讽刺意义的。一代文杰,铮铮爱国君子,没有死于蒋介石的“江苏高等法院看守分所”,却丧生于“四人帮”苛政下的“上海第一看守所”。呜呼,“反右”,“反右”,“反”死了多少知识精英,爱国志士!


  罗隆基
  
  罗隆基与王造时一样,同是“安福三才子”之一,还有一位是彭文应。
  他们三人不仅同是江西安福那个偏僻小县的老乡,而且都考入了清华,都赴美国留过学。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可以说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学家、法学家。在三四十年代,他们都积极参与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诸多政治活动,算得上是当时“书生论政”的代表人物。

  其中罗隆基胆识过人,敢做敢为,他威武不屈的丈夫气概毫不逊于王造时,尽管后面的遭遇王造时比他要悲惨得多。


  罗隆基与王造时一样,演说的天才、犀利的文笔以及一生的信仰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打下基础的。有人说,他天生是个政治人物。他正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参加了国家主义社团——“大江社”。那时闻一多、梁实秋也都是大江社的社员。罗隆基经常在《大江》杂志上发表政论,他即使远在大洋彼岸,也从未曾忘记过自己苦难的祖国。

  回国后他在上海光华大学及中国公学担任教授。从此《新月》杂志上时常会有他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政论。人言道:“祸从口出”,他终于因反蒋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而后又被逮捕关押了六个小时。出狱后他依然不改大丈夫本色,还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了《我的被捕与反感》一文,里面大义凛然地写道:

  “拘捕,羁押,监禁,惩罚,枪杀,这些都是政治溃乱的证据。这是笨人的笨法子!老子说得好:‘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样硬碰硬,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1933年秋,罗隆基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并担任《益世报》主笔期间,蒋介石派了四个特务来刺杀他,幸好他反应快,避开了十余颗邪恶的子弹,侥幸死里逃生。


  硬的不行,蒋介石就来软的。他把罗隆基请到峨嵋山上,为他讲了一个多月的课。临别时,蒋介石问他愿意在哪方面工作时,罗隆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仍愿意回南开大学教书并从事写作。

  罗隆基的桀骜不训让我想到了胡适。胡适在对政府进谏受挫之后,是主动各政府靠拢的。他生性懦弱,骨头也是软的。罗隆基却不同,试想,能受蒋介石主动笼络的有几人呢?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介书生,能如此保持自己独立的政治见解和人格,不诱于誉,不恐于威,并世能有几个呢?

  1957年,稍有名气一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都被打成了右派,罗隆基首当其冲。1957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拉开了反“右”斗争的序幕:“整个春季,中国上空突然黑云乱翻,其源盖出于章罗同盟。”这个“罗”,指的就是罗隆基。

  “牛鬼蛇神”也有大小之分,罗隆基是“大右派”,他因此也就成了当时中国最“忙碌”的人物。每天从早到晚转灯笼似的要参加一场又一场批判大会。(批判大会有“大右派”到场,才热闹,才能激扬“革命情绪”。)深夜里还得草拟交待材料。他自始自终都没有承认所谓的章罗联盟。他曾四处辩解,给沈钧儒,郭沫若等人写信申冤,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他的这种奋命的挣扎是无济于事的。

  1965年12月7日,罗隆基在他住的“遒兹府十二号”公馆里逝世,死于心绞痛。客观地说,他死得还算是及时,如赶上“文化大革命”,只怕遭遇更凄惨。为什么文革期间有大量的人自杀?可以想象,在鲁莽无知的红卫兵盛行的年代里,右派分子是生不如死的。
  

  这篇文章是我一直想写却一直未能写出的。我甚至有点惶恐,怕这些人物的神采在我的拙笔下删减了许多。这些日子,读了大量的史料,愈来愈觉得有写一写的必要。历史是不应该忘记的,然而我想那一群在我国民主进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又在五六十年代“反右”和“文革”斗争中备受摧残的优秀知识分子恐怕将要被忘记了。一种使命感使我提起了笔,尽管只是一些整理史料的工作,我想只要能让人知道这些人,这些事,藉此把目光投向那个混乱,黑暗的年代,这也就够了。


  储安平、王造时、罗隆基三个人是那个年代中我最敬佩的三条硬汉。他们早年都是“书生论政”的代表,笔锋之利,胆气之豪,影响之大,可以说当时无人能出其右。他们本都是大学名教授,完全可以安闲地坐在家里做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可以象胡适之流,抛绣球给政府,捞个一官半职来做。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关心的是民生疾苦,政治大局,而把他们的个人生死,唾手可得的名利置之度外。“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他们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到处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不同的是,大侠用的是刀、剑,他们用的是比刀剑还锋利的笔;大侠是虚假的,而他们是真实的。

  缅怀他们,想的更多的当然还是他们的悲剧命运。其中有个共同点尤其值得一提:他们都在国民党的暴政淫威下虎口逃生,却又都在五六十年代的反右和文革中凄惨死去。这是真正值得反省、深思的地方。“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我想,对于历史,尤其是历史上沉痛的教训,我们都不应忘记。

  春寒料峭,夜色深沉。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坐在云麓园的一隅,只能以百无一用的笔墨,写下对那一代风流人物的悼念和追慕,以及对民主和自由的信仰。


作者:李异鸣 摘自世纪中国
请打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5-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异鸣 的其他文章

                                               曾国藩修身言论十则
                                                            李异鸣
---------------------------------------------------------------------------------------------------------------------------

近读曾国藩文集,其中实有大智慧在。略摘修身言论十则如次,当知吾言不谬。
    
    一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通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 日记
    
    二
    因思日内以金陵、宁国危险之状,忧灼过度。又以江西诸事掣肘,闷损不堪。皆由平日于养气上欠工夫,故不能不动心。欲求养气,不外“自反而缩行谦于心’两句;欲求行谦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因将此三字多缀数语,为之疏解。“清”字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日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 日记
    
    
    三
    
    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作,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此念愿刻刻凛之。
    
    同治七年二月十五日 日记
    
    
    四
    昔年曾以居官四败、居家四败书于日记,以自儆惕。兹恐久而遗忘,再书于此,与前次微有不同。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居家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仕宦之家不犯此八败,庶有悠久气象。
    
    同治七年二月廿九日 日记
    
    
    五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付九日 致诸弟
    
    
    六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沅弟
    
    七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现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乎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论。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致沅弟
    
    八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傲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惰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 致沅季弟
    
    九
    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
    余正月初四日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望弟弟常猛省,并戒子弟也。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致澄侯四弟
    
    十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吞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假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斜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概之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尢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 致沅弟
 楼主| 发表于 2004-5-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异鸣 的其他文章
-----------------------------------------------------------------曾国藩家训九则----------------------------------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成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 日记
  
  二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致澄弟
  
  三
  
  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
  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
  
  四
  家中买田起屋,余心大为不安,不持生前做人不安.即死后做鬼亦是不安。访贤弟切莫玉成黄金堂买田起屋,弟若听我我便感激,若不听我我便恨尔。世界若太平,我家断不怕没饭吃;若大局难挽,则田产愈多受祸愈烈,亦何益之有哉?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 致四弟
  
  五
  家中规模,总嫌过于奢华。纪泽亦坐四轿,此断不可,即弟亦只可偶一坐之,四抬入省城则尤不可。湖南现有总督四人,皆有子弟在家,未闻有坐四轿者,余音在省亦未四抬也。
  
  八侄女发嫁,科三盖新屋,各寄银百两,因恐奢靡,故不多寄。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致澄弟
  
  六
  沅弟有功于国,有功于家,干好万好;但规模太大,手笔太阔。每代起一祠堂,别家恐无此例,当设法裁减。
  
   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兄独知;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兄所不及料也。
  
  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澄弟
  
  七
  弟家人客太多,渐趋奢华,此后总领步步收紧。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总之家门太盛,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禁坐四轿,先从星冈公子孙做起。
  
   同治二年十一月廿四日 致澄弟
  
  八
  官运极盛之时,子弟经手公事格外顺手,然闲言怨谤即由此起。
  
   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百事平顺之际,预为百事拂逆地步。
  
   弟此后到长沙、衡州、湘乡等处,总以不干预公事为第一义。此阿兄阅历极深之言,望弟记之。
  
   同治三年四月廿四日 致澄弟
  
  九
  处此时世,居此重名,总以钱少产薄为妙。一则平日免于觊觎,仓卒免于抢掠;二则子弟略见窘状,不至一味奢侈。
  
   同治五年七月初六日 致澄弟
  


------------------------------


〓 网易文化自助餐 读书论坛 发布时间 2003/05/15 20:03:07 by 李异鸣 〓
 楼主| 发表于 2004-5-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异鸣 的其他文章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记安徒生
-------------------------------------------------------------------------------------------------------------
文章提交者:李异鸣 加贴在 心灵驿站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牐犝飧鲇枚烀?笔写作童话的人,是浪漫主义史上最伟大的歌者之一,所有的孩童和成人都在倾听他。在宇宙亘古不息的大雪里,他用隽永的故事点燃了人类的壁炉。
   ------朱大可
  
  伟大人物是值得人们永远尊敬和怀念的。在全世界拥有广泛读者的安徒生去世百余年了, 至今仍被丹麦人们乃至全世界人们深深爱戴着。有一则趣事说,如果你当着丹麦人的面指责他们的国王,他们会毫不介意;如果你当着他们的面说丹麦的奶酪不好,他们会从此不理你; 如果你当着他们的面说安徒生的童话不好,你将会当众挨耳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徒生现已成为丹麦的荣誉和象征。
  安徒生诞生于富恩岛上的欧登塞城,富恩岛是介于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和日德兰半岛中的一个绿色小岛。余光中在《哥本哈根》一诗中写道:“屠龙英雄的泽国, 疑真疑幻/佯狂王子的故乡,是耶非耶/海盗的下锚处,童话的名都/山楂共栗树的飘香/犹一半是豪放,一半是温柔”,他笔下的哥本哈根显然蒙上了浓郁的安徒生童话色彩。
  熟知掌故轶闻的人都知道,伟大人物通常出身贫穷,安徒生正是如此。他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欧登塞城郊的一幢小房子中住着六户人家,鞋匠一家人挤在一间小房间里。他父亲, 一个老实巴交的鞋匠为了能让全家日子过得好一点,拼命干活,却又饱受富贵人家的冷落和嘲弄,他去当过兵,梦想能佩上勋章,结果只是拖着一付损坏了健康的身子回家,不久在潦倒和失意中死去。
  安徒生出生在这么一个贫穷没落的家庭,从小就好幻想。圣诞节到了,家里没有松树,没有烤苹果,没有甜饭,烤鹅就更不用说了。安徒生晚上跑到城里的大街上去,一边吹着冻僵了的手,一边往有钱人家明亮的窗户里张望:烛光中,孩子们围在圣诞树旁狂欢作乐,桌子摆满了丰美的食品,安徒生幻想着那只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蹒跚地走到大街上,向他走来。他童年的圣诞节,都在这种遐想中度过。他时常把自己的幻想讲给同伴们听,小伙伴们都把他当作疯子,嘲弄并且追打他。
  安徒生自小迷上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莎士比亚作品中那些非同凡响的故事、浴血奋战的情节、巫婆和鬼魂的出现使他惊奇不已。阅读时,他觉得自己是在同书中的悲剧人物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他很快能整段整段地记住,并且背诵出来。他甚至还能在他家那个小房间里表演李尔王的独白和《麦克白》的片断,声情并茂,十分投入。从他对莎士比亚悲剧和痴迷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就具备了一个大作家必备的最重要的素质,那就是伟大的同情心。他时常是流着眼泪读莎剧的。
  他的天才很快被一个戏剧团发现,并把他带到了哥本哈根。在这里他很快得到了歌唱家西博尼、作曲家惠斯等社会名流的赏识,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里站稳了脚跟。
  在哥本哈根他阅读了大量文学著作,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根基。他对当时丹麦最著名的悲剧作家亚当·爱仑士雷革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常为他的悲剧感动得热泪盈眶。工作的闲余, 他自己也开始创作。1822年,他创作了悲剧《维森堡大盗》和《阿芙索尔》。这两部悲剧实在不怎么样,存在着文理不通、陈词滥调等毛病。但剧院经理处的拉贝克教授和古林却看到了他天才的光芒,并因此为他申请了一份皇家公费,送他进入教会学校求学。
  许多人对安徒生无私的帮助使我想起了俄罗斯。评论家摩罗曾写过一篇文章《巨人何以成为巨人》,探讨俄罗斯为什么能在近代涌现出一大批思想上的巨人、文学上的巨匠。他说过这么一段话:“越是精神强大的人,越需要拥有最丰厚的精神资源。一个巨人不但需要通过研读典籍占有历代前贤的精神财富,不但需要通过研究人性和社会来把握人性的需要和历史的走向,他还同时需要周围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的理解、支持、温暖、尊敬、鼓励,他需要从这样的心灵交流中得到勇气和力量。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再伟大的人也会枯竭夭亡而无从成其伟大。”安徒生的成长也正印证着这个观点。他如果没有戏剧团的发现、西博尼等名流的赏识、 拉贝克等人的推荐,能成长为今日享誉世界的安徒生吗?
  肯定是不能的。他的成长过程中时常也会遇到些挖苦和嘲弄,但更多的是无私的帮助和关怀。他接受并吸纳着丹麦人这些优秀的品质,从此他的童话中也时常跳动着一颗伟大的爱
  心。 爱的光辉使他的童话永存不朽。
  安徒生在教会学校的几年实际上是很不愉快的。校长梅斯林是个粗暴的人,他对安徒性的创作极尽嘲弄和诋毁。还骂他是“白痴,疯子! 无才的蹩脚诗人”,但安徒生同时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怀和鼓舞。剧院的经理处成员古林在写给他的信中说:“在困难的时刻要常常勉励自己,您有许多好朋友,他们都非常爱您。”关心他的人甚至还包括校长梅斯林的夫人。对此他心里充满了感激。我觉得安徒生的这段经历直接导致了他的著名童话《丑小鸭》的产生。在梅斯林眼里他无疑是只丑小鸭,也许直到几年之后,梅斯林才意识到,这个当年倍受他咒骂的学生本是一个可以让他引以为荣的人,直到几十年后,当他临死时,他才意识到,这本是个可以让整个丹麦引以为荣的人物。
  安徒生在创作上的尝试是广泛的,他写过戏剧、小说、童话等多种体裁。戏剧和小说使他扬名,童话则使他名垂千古。安徒生的童话直接得益于丹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可以说他是丹麦民间文学的伟大继承者。古老的叙事诗、抒情歌曲、古代萨迦传说,以及地方风物传说都给过他以灵感和力量。
  创作的道路是艰苦的,安徒生在受到许多人鼓励和帮助的同时,也承受了恶毒的攻击和讽刺,他在勤奋的笔耕中日益成熟,伟大的爱心和睿智渐渐在他的作品中凸现出来。从丑小鸭到白天鹅,安徒生靠的决不仅是勤奋,他的成功正如作家豪赫对他和诗人巴鲁丹·缪勒的比较时所说的,“您是大手笔,巴鲁丹·缪勒只会矫揉造作地拿一些华丽的词藻以取悦读者; 而您却有一颗真正的诗人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04-5-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请柬(青少年犯罪小说)

作者:李异鸣


  南国严冬,天刚蒙蒙亮,一场大雾将天地万物裹得严严实实。

  荆楚大学依山而建,方圆二平方公里的校区呈圆扇型偎依在一个山窝中。站下山顶往下俯瞰,整个学校活像浮游在雾海中的一只大海龟,只隐隐露出轮廓和苍青色的脊背,似在蠕蠕而动。

  这时勤奋的学生和老师们已经陆续起床,准备晨练或者洗嗽了。

  ...............
http://www.cmfu.com/readbook.asp?bl_id=5985


李异鸣是位作家....
发表于 2013-5-2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一定回复~
发表于 2013-12-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好文,谢谢发帖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声明:本网文章来自网友,若如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GMT+8, 2024-9-12 17: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